导 语
很多人都不知道为什么自己就得动脉硬化、心梗、冠心病了,其实就因为平日里摄入油脂的比例不健康。生活中各类餐饮业及家庭常用的食用油,大多富含饱和脂肪酸、单不饱和脂肪酸,对于人体不能合成必需通过食物摄取的多不饱和脂肪酸,也是更多的偏向亚油酸,这就给身体造成了很大的负担!很容易导致高胆固醇、高血脂、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等,如果你经常下馆子,以下菜品应尽量不点。
1、烧茄子
烧茄子吃着最香,也最下饭。但是你不知道的是,茄子疏松多孔,十分“吃油”。
2、地三鲜
地三鲜这道菜主要食材是土豆、茄子、青椒。可这些食材都需要过油炸,过油后茄子会像海绵一样吸收大量的油。这道菜听起来是一道“素菜”,但经过油炸后其含油量比一碗油滋滋的红烧肉还要多。
3、干煸豆角
干煸豆角,听起来似乎与过油无关,其实也多半是油炸过的。油炸的干煸豆角不仅热量超标,还有可能带来安全风险。因为在油炸时,豆角可能外焦里生。而如果豆角不彻底做熟,就可能导致食物中毒。
4、炸藕盒
虽说藕是养生的食材,但它的淀粉含量和土豆接近,加之外表裹着面糊,这样富含淀粉的食物经过高温油炸会产生丙烯酰胺等致癌物。同时藕盒上吸附了大量油脂,过多食用对健康着实有害。
5、水煮肉、水煮鱼
水煮鱼、水煮肉是我们最常点的两个“水煮菜”,但其实我们吃过的都知道,这根本不是水煮菜而是油煮菜。虽然水煮肉汤里面,上面是油下面是水,但当夹起肉时上面的油会吸附在肉和菜上,非常不健康。
6、干锅菜
干锅花菜、干锅千叶豆腐、干锅包菜,这些是我们常点的几道干锅菜。但干锅菜想要达到“麻辣鲜香”的特色,大部分食材需要经过“过油”工序。这样一来干锅菜的含油量就大幅提升。此外,干锅菜一般都需要持续加热,最后大部分油脂都会被菜吸收。
7、毛血旺
毛血旺可以说是一道重庆名菜,同时也是一道非常“吃油”的菜。所有菜几乎是用油来煮,可以说吃一口都是在喝油。
8、锅包肉
这是一道东北风味菜,做法是把猪里脊肉切片腌入味,裹上炸浆下锅炸等到金黄色再捞起,再下锅拌炒勾就可以了。光油锅至少就要进几遍,其高油的本质可想而知,所以为健康,还是少吃点为好。
1.大蒜
内含甲基丙烯三硫,可降低总胆固醇,低密度胆固醇及三酸甘油脂,并预防血栓的生成。
2.苹果
富含果胶、纤维素、花青素及维生素C,可降低低密度胆固醇,提升高密度胆固醇。
3.黑木耳
内含大量膳食纤维、卵磷脂、胶质、胡萝卜素,亦有抗凝血作用。
4.海带
富含铁、钙、碘、胶质纤维,必要性胺基酸、维生素A及B2,也有降低胆固醇之效。
5.燕麦
富含膳食纤维及葡萄糖等水溶性纤维,可以有效降低血中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胆固醇之数植。
6.洋葱
内含前列腺素A,系属强而有力之血管扩张剂,可以增加冠状动脉及末稍血管流量,预防血栓形成,另含二烯丙基二硫之成份,可以降低血脂,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症。
7.山药
富含膳食纤维,其粘稠液状物可以提升血管弹性,预防动脉硬化。
8.亚麻籽油
含有丰富α-亚麻酸,在人体内分解为EPA及DHA,不仅活化脑细胞功能,还可以降低血中总胆固醇以及血中三酸甘油脂,实实在在的血管清道夫。
9.蕃茄
内有丰富茄红素,当煮熟或油炒时,茄红素会大量释出。具有强大的抗氧化作用,还可降低血中三酸甘油脂。
10.圆白菜
圆白菜被誉为“血栓斑块清道夫”,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、胡萝卜素,可降胆固醇,帮助血压更加稳定,防止动脉粥样硬化。是动脉硬化患者、肥胖者的辅助食疗菜品。
同30年前相比,我们的饮食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。这直接导致了亚油酸和亚麻酸摄入比例的失衡。关于Omega-6与Omega-3的摄入比例,各国的推荐摄入比值为(4-6):1。而在西方高脂高热量饮食的影响下,欧洲大部分地区已经达到了15:1,美国更是高达40:1,中国地区的比值约为(10-30):1。
中国营养学会2000年颁布的《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》中,推荐必需脂肪酸ω-3和ω-6的比例为1:4;旧石器时代我们祖先的食物结构中刚好与1:4相似;而母乳中也恰好是1:4。这决不是一种巧合,而是生物科学规律使然。
目前以中国人的饮食结构状态,ω-6转化的亚油酸摄入量已经过剩了,比如人们经常吃的大豆油,其中亚油酸含量约为 60%。亚油酸和α-亚麻酸在人体内,要争夺同样的酶(脱氢酶和碳链延长酶)才能被转化,转化之后才能被吸收。亚油酸吃得太多了,α-亚麻酸就得不到足够的酶进行转化,自然无法被吸收。所以,必须要控制亚油酸和α-亚麻酸摄入量的比值,然而日常生活中一般摄入的食物油中比例明显失调,再加上现代食物结构中含有过多的亚油酸,而极端缺乏亚麻酸。所以为了身体的健康,我们必须少吃亚油酸,多吃亚麻酸。